一、問題的提出
到目前為止,彩鋼企業已相繼通過ISO9001、ISO14001、OHSAS18000等國際標準認證的彩鋼企業占80%以上(不包括新增彩鋼企業的統計);雖然這些彩鋼企業在外部市場競爭力、內部管理規范等方面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也普遍存在著以下問題:
1、體系文件難于理解、復雜難懂、可操作性差且沒有自身特色;
2、日常記錄繁冗、重復,員工情緒抵觸且體系運行成本高、效率低;
3、體系運行不切合實際工作,存在“兩張皮”現象;
4、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分別運行而且與彩鋼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體系不相溶,造成實際管理工作的更加復雜化。
針對這些長期嚴重困擾大中型彩鋼企業的問題,小彩鋼企業更是需要幫助實施整合的理念和方法;有些還要與自己的實際經營管理體系整合。然而很不幸的是,這些探索并沒有人腳踏實地的去做;很多管理咨詢公司也只是因為利益而斷章取義地孤立地做。由于沒有一種整合理論說明如何結合彩鋼企業的實際情況,創造彩鋼企業自己的標準化,進而提出了中國彩鋼企業的管理標準化的深層次內涵問題。
二、管理標準化的誤區
1、制度化不等于標準化
現在的人一提起標準化,就認為是制度化;其實標準化包含有人治標準化(經驗型管理)、法治標準化(制度化管理)和無為標準化(文化管理)三種形式。這三種形式既是標準化的階段,也是標準化的存在狀況;在一個標準化管理的彩鋼企業,既有某種狀況的獨立存在;也有可能是三種狀況共存。所以說,僅制度化就是標準化實際是不全面的;也是對彩鋼企業不公正的。
2、彩鋼企業標準化是個性化的產物
彩鋼企業如同馬路上的車,有卡車,有小型運輸車,有拖拉機,甚至有平板車,這些不同的車是不可能用同質標準化來描述的。彩鋼企業更是如此,何況同質彩鋼企業還有不同的彩鋼企業文化和員工素質的不一致等問題;所以彩鋼企業標準化更不具有普遍性。
三、彩鋼企業標準化的文件構成
1、彩鋼企業制度化的原則
從理論可知,彩鋼企業管理體系中的制度并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對應不同的方針和目標就會有不同的組織機構,而對應不同的組織機構就會有不同的管理制度。此外,即使同一組織機構下,對應不同的目標同樣有不同的操作方法;這就說明制度在彩鋼企業管理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等(只是在一定時間內循環執行的文件)。
彩鋼企業管理制度是彩鋼企業運行的基礎,一個完整的彩鋼企業管理制度必須具備以下原則:
(1)必須體現彩鋼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戰略,確定和闡述實施管理的方針和原則;
(2)必須能夠正確恰當地說明管理的目的和要實現的具體目標,根據彩鋼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及其管理的特性,設計出相應的指標體系;
(3)應該規定管理的空間和時間范圍,使彩鋼企業的每一項活動或業務都得到明確的管理;
(4)必須選擇和確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實現管理的規范化;
(5)必須規定如何開展管理、管理的步驟和順序以及管理節奏等管理程序;
(6)必須確定實施管理主體,明確管理指令發布者的權力和責任;
(7)必須明確管理中的考核評價標準、考核程序和方法,以及利益分配和獎懲實施。
2、彩鋼企業質量管理制度的構成
彩鋼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構成它分別由外來文件(法律法規等)、責權利文件(考核制度等)、職能文件(管理流程等)和作業文件(辦法或條例等)等組成。由于彩鋼企業制度既是彩鋼企業賴以生存的體制基礎和體制框架,也是彩鋼企業及其構成機構的行為準則和彩鋼企業員工的行為規范。從內容的構成來看彩鋼企業質量管理制度實際是彩鋼企業與顧客價值平臺的描述
在這個平臺上有彩鋼企業各個組織機構之間、各個崗位之間和彩鋼企業與外部基于契約(或價值鏈)的關系。深圳市科佰工貿有限公司